范堯臣與吳益兩人站在文德殿當中,面上俱是全無表情。
兩人互不相看,也沒有動作,只等著禮官唱喝離殿。
滿朝之中,無一人說話。
而站在一旁的黃昭亮,卻是目光憐憫地看了一眼范堯臣。
吳益一擊得中,與其說是其一人之功,不如說是黃昭亮、孫卞并陳黨、樞密院中數(shù)人通力協(xié)作的結(jié)果。
眾人布局了不知多久,層層遞進,步步謀算,即便沒有吳益,此時換做御史臺中其余言官,一樣可以達成。
吳益不過是眼睛尖利,一雙狗腿跑得快,咬下了最大的一塊肥肉而已。
然而總算達到了原本的目的,黃昭亮看著站得筆直,面無表情的范堯臣,不知為何,心中竟是泛起了一股兔死狐悲、物傷其類的傷感。
楊太后已經(jīng)將眾人彈劾的奏章收入宮中,其中不少內(nèi)容,還是出自黃昭亮的指點,能給一個毫無政事經(jīng)驗的婦人帶來多大的沖擊,他最了解不過。
數(shù)十日的相處,已經(jīng)足夠兩府的官員了解這一位太后的性情。
范堯臣完了。
他錯在急功近利,為圖做事,不擇手段,不顧風險,不知進退。
除卻自請外出,其人別無他選。
楊太后這樣的人,不但念舊情,還愛記仇,此時范堯臣得罪了她,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忠的印象,將來想要再回京,何等艱難?
而小皇帝正是養(yǎng)成之時,其余人常在其側(cè),在崇政殿中為其講學,將來相熟的情分,自然不是遠在外州的范堯臣可以相比。
就算他最后尋到了機會回京,朝中早已風云變化,萬難重得原本的位置。
黃昭亮暗自喟嘆,卻又很快搖了搖頭,把這念頭甩出腦中。
成王敗寇,范堯臣這樣的人,若有機會,自然要甩得遠遠的,最好將他釘死在外州,永遠不要回來。
只要他一日留在京中,就有一日隱患。
誰知道他又能行出怎樣的招數(shù)?若是說動了楊太后,重新將其重用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
比起范堯臣,黃昭亮覺得還是孫卞,陳灝之流更易對付。
他瞇著眼睛,瞥了一眼不遠處的孫卞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