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文章在社會也帶了點水花。
年紀大的,對國家十分有歸宿感的老一輩們看著報紙,哼哼兩聲,“外國有什么好的,以前洋鬼子在咱們國家不把我們當人看了,還大搞租界,一個個和大爺一樣。好不容易送走了,咱還上趕著去找氣受?咱現(xiàn)在可都當家做主了,”
“金窩銀窩,不如自己的狗窩,老話還是不錯的?!?br/>
“反正我家孩子以后肯定不能出國,我養(yǎng)的孩子,可不是給外國人培養(yǎng)的。送他念書干啥啊,那不也是為了有出息嗎?你有出息跑國外去了,那不是白搭嗎?”
“大學生包分配,以后吃商品糧,捧著鐵飯碗,坐辦公室,還有啥不滿的。聽說國外人可瞧不起在哪,沒準去了外面也坐不上辦公室?!?br/>
“坐不坐辦公室的咱也不知道,就怕去了外面受人欺負了,也沒個地方講理。人家在我們國家都不平等對待,去了人家地盤還有什么指望?”
至于年輕人們,也引起了一點思考。
出國對于他們來說,還是很遙遠的,甚至從來都沒想過的事情。
蘇青玉這篇文章出來之前,倒是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出國。
出來之后呢,他們倒是開始想象了,如果有一天,自己真的有選擇,到底是會選擇在國內(nèi)生活,還是在國外生活。
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啊。
因為這基本上代表著要拋棄自己在國內(nèi)的一切了。親人朋友,學業(yè)事業(yè)。
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從頭開始。
當然,這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,拋棄這一切去國外,有必要嗎?和這文章里說的一樣,建設好了,那也不是咱自己的祖國啊。咱犧牲這么大,辛辛苦苦白跑一趟,結(jié)果給別人做嫁衣了。人家這些國家發(fā)展好了,回頭可能還要因此瞧不起他們這些華國人。
頂多是吃得好點,喝的好點,可能住的也好點。
可這也不是十分重要。
胃口也就那么大,個頭也就那么高,吃不了幾口肉,也穿不了幾尺布。至于住房,自己都是大學生了,包分配單位了,還怕沒地方住?國外也不是白給房子吧,那不都一樣嗎?
與其如此,還不如好好的在國內(nèi)奮斗,自己多少出一份力。做得好了,單位也會給分房,漲工資,肉票也會多發(fā)點。自己吃不完,還可以給家里人吃。
比自己一個人在外漂泊更有意思。
很多大學,都直接把蘇青玉這篇文章登到了自己學校的內(nèi)刊,讓學生們學習。最好能常常思考,思考自己為什么而讀書。
國家確實給不了你們像國外那樣的好生活,但是國家已經(jīng)盡量給了能給的了。
經(jīng)濟這么困難的時候,所有大學,學費全免,而且還能申請補貼,基本上只要有證明就能申請到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