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思想工作的事情,蘇青玉就交給各個大隊干部們了,給他們分了任務,負責做哪些戶的人家。
和社員們說的時候也別只顧著說啥支持建設之類的。社員們目前還沒有那么長遠的目光和格局,得站在社員的角度說。
說是隊里考慮到了蓋新房期間天太冷了,不好找地兒。又說以后隊里往那邊發(fā)展,住的離那邊近,以后生活更便利了。
另外隊里還給大伙兒補貼錢呢。
你說你啥也不損失,就多給三十塊錢,那不是白給的?
干部們統(tǒng)一了口徑,才去各自負責的小隊開會。
各家各戶的還在為是否要蓋房子激烈討論呢,隊里又出這新的規(guī)定了。
一聽要搬,社員們都還挺著急。
特別是老年人。想著到底是祖上留下來的地基呢。
大隊干部們就勸他們了,“這祖上的地基,那不也是以前分的嗎,咱蘇家屯也是幾百年前才搬過來呢,老祖宗們不是說搬就搬了?咱隊里榨油廠那還是老祖宗們開會的地兒呢,還不是成了廠房?現在是為大家好。你要蓋房子,這大冷天的住哪里啊?住隊里車子都進不來,磚塊怎么來啊,還得人一點點的背,大家不干活了?最重要的是,這三十塊你不要了?隊長和書記家里都同意搬了呢,跟著干部家里走,還能吃虧?”
當然,事實上蘇爺爺和蘇奶奶也是不想搬的,可為了自家孫子和孫女,也就只能咬著牙搬了。反正搬哪里,不都在蘇家屯嗎,也就往旁邊挪一挪,先挪的還能挑個好地方呢。
關于挪地方的事兒一共鬧了好幾天,才算是定下來了。
最終還是那三十塊錢的補貼誘惑大,想著就挪個位置,就能住上新房,還能省下不少錢。日子過的太苦了,住的地方漏風漏雨的,那點兒啥精神層面的追求也就沒法追求了。好歹還留在蘇家屯呢,又不是去了不認識的地方。想想當初為了支持別的地方的建設,從附近大隊也搬走了好些戶人家呢,人家那是真的離開老家了。這么一比較,自家這算啥???
好些人就同意了,有人帶頭后面就不難了。甭管需不需要蓋房子的,反正都在同意書上簽字按手印了。
這會兒張教授的規(guī)劃圖也畫好了。
根據蘇青玉之前提供的規(guī)劃信息,張教授一共給蘇家屯劃分了幾個區(qū),種植區(qū)、養(yǎng)殖區(qū)、教育區(qū)、住宅區(qū)、休閑娛樂醫(yī)療衛(wèi)生區(qū)、工業(yè)區(qū)。
每個區(qū)之間都連同著一條大道。到處都是通的。
而光是住宅區(qū),張教授就花了很多心思,將住宅分布也規(guī)劃了,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條路可以通車,考慮到農民同志喜歡種東西,還給規(guī)劃了后院。
經過這么一規(guī)劃,原本凌亂不堪的住宅就顯得錯落有致了。
蘇青玉看著住宅圖紙,情不自禁的感慨,“新農村啊。”
她曾經也想把自己的故鄉(xiāng)改造成這樣,只不過平房變成小洋房,泥土地變成水泥瀝青地,村子里裝著漂亮的小路燈。種著好
看的花花草草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