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能夠再向民眾保證英國能夠在這場戰(zhàn)爭中獲得勝利,誰能夠保證英國會像上一次擊敗拿破侖一樣,擊敗這個殘酷的敵人呢?
“成吉思汗或許殘暴,但是他并非是不可戰(zhàn)勝的!”
當然,這只是一些文人的說法,很多人都相信一個道理——敵人越殘酷,就越難以戰(zhàn)勝,既然無法戰(zhàn)勝,那么為什么還要將注定要失敗的戰(zhàn)爭繼續(xù)下去。
所有的一切就像是當年拿破侖最為強大的時候一樣,一種從未曾有過的恐懼在人們的心底彌漫著,人們用驚恐的眼神注視著大海,他們現(xiàn)在最大的恐懼是什么?是害怕中國人會出現(xiàn)在不列顛的海岸上,然后他們的不死軍團會如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——“來自東方的,那些有著與魔鬼一樣黑發(fā)、黑瞳的中國人,像潮水一樣的涌入歐洲,這是一支不死的軍團,數(shù)以千百萬計的不死軍團將會淹沒一切……”
這是沒有任何希望的!
對很多人來說,他們固執(zhí)的相信一點,如果一但中國人打到了不列顛的本土,出現(xiàn)在這里,那么不列顛根本就沒有可能擊敗他們,因為“不死軍團”不是人類所能擊敗的,不是人力所能摧毀的,
不過,那些英國的文人們并不會一味的夸大敵人,他們同樣會贊美不列顛的勇士們,贊美他們的勇氣,贊美他們的犧牲,當然這一切最終卻讓英國人的心底形成了一個觀點——我們的士兵都是如此的勇敢,可為什么還是沒能擊敗那些中國人!
這反倒進一步助長了人們心中的悲觀情緒,似乎對于他們來說,這反倒是證明了他們對失敗的固執(zhí)相信,更充分證明了中國人不可戰(zhàn)勝的事實,不可否認的是,在戰(zhàn)爭爆發(fā)的半年多之后,英國人所有的那種驕傲,都隨著陸海軍的接連失敗被徹底打散了,甚至沒有人會懷疑,現(xiàn)在,只要中國人一經(jīng)出現(xiàn),他們就有可有會投降。
但是英國的文人們還是在最后告訴所有人一個希望,一個擊敗這個歷史上最殘酷的敵人的希望——“只要整個歐洲聯(lián)合起來,那么這個敵人就是不足為懼的,我們將會像過去擊敗拿破侖一樣,擊敗阿提拉一樣,擊敗這些來自遙遠東方的,黃皮膚的敵人!”。
似乎對于英國人來說,這正是他們的希望,而為了能夠獲得這個希望,英國最出色的外交官們,一直在歐洲大陸努力著,爭取著他們的同盟……
“現(xiàn)在對于法國人來說,對他們而言最為有利的選擇就是觀望,他們不會在這個時候,主動加入哪一方的聯(lián)盟。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,他們決不會與失敗者為盟!”
作為首相特使的亨利,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中一直在巴黎游說著那里的將軍,政客,試圖讓他們支持不列顛。但是結(jié)果是顯而易見的。那些法國人根本就不會為他空洞的許諾,而心動。相比之下,中國人在法國的游說反倒是更為有效。
“而那些該死的中國人,他們?yōu)榱四軌颢@得法國的支持!居然把大半個加拿大讓給了法國人,還有我們在印度的殖民地……”
在說出這些話的時候,亨利的語氣。帶著濃濃的敵意,曾幾何時,這種慷他人之慨的行為,從來都是英國的專利,什么時候英國的財富居然成為了他人的慷慨。
“那些卑鄙的中國人試圖用這種方法。把法國人還有各國人拉上他們的戰(zhàn)車,閣下,這些條件是極為誘人的?!?br/>
“確實如此,對于那些沒有殖民地的國家來說。無論是加拿大或者印度。都充滿了誘惑,這種誘惑,甚至是無法抗拒的?!?br/>
身為大不列顛的首相,現(xiàn)在腦海中甚至浮現(xiàn)出了一句話“不列顛的罪惡是擁有太過廣闊的殖民地”。
曾幾何時廣闊的殖民地是不列顛的驕傲,不累,連就像一頭乳牛一樣。汲取著來自殖民地的牛奶。而現(xiàn)在,面對中國人在各個方向相同名的發(fā)起的進攻。不列顛,居然沒有力量可以發(fā)出反攻。
“我們可以把士兵派到加拿大,派到每一塊殖民地,但是那又有什么意義呢?我們不得不站在海岸線上警惕的看著海,小心防范,中國人隨時可能發(fā)起的進攻。當我們加強加拿大的防御的時候。中國人出現(xiàn)在了南非……”
這正是英國的無奈,與中國人的戰(zhàn)爭根本就沒有任何主戰(zhàn)場。每一個地區(qū)都有可能成為主戰(zhàn)場。
當然,更為致命的一點是,因為皇家海軍并沒有足夠的力量。去阻擋中國人的鐵甲艦隊,所以現(xiàn)在只能被動的防守。
對于英國而言甚至擔心。中國人的艦隊會出現(xiàn)在不列顛的海岸,即便是皇家海軍再怎么優(yōu)秀,但是每個人都很清楚,用拿破侖時代的木殼船是無法與中國人的鐵甲艦所抗衡的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