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殿下,臣以為當前,浙江之所以不降,非晏端書甘為虜臣,愿做漢奸,而是其在觀望時局……”
就在眾人紛議之時,駱秉章突然向前一步說道。
“觀望時局?”
駱秉章的話,讓眾人無不是一愣,而朱宜鋒的眉頭更是一跳,他知道正戲來了。
“臣以為其所觀望者,實為待殿下繼承大統(tǒng)之后,方才會舉省而降,以為中華賀,”
駱秉章話聲一落,張亮基不禁暗自佩服著他的見縫插針,無論到時候他晏端書是否會“舉省而降,為中華賀”,但是這次勸進之功,殿下卻會記在心里。更重要的是,這是第三次!
“……開基創(chuàng)業(yè),既宏盛世之輿圖;應天順人,宜正大君之寶位。蒼生咸仰,紅日方升。蓋聞以道化民者謂之皇,以德教民者謂之帝?!瓪J惟殿下,勇智自天,聰明冠世。掃除六合之風塵,拯救兆民于水火?!煜職w赴,若江漢之朝宗;邦域肇隆,有金湯之鞏固。既膺在躬之歷數(shù),必當臨御于宸居。上以答于天心,下以符于人望?!急碌入己先呵?,躬身勸進?!l(fā)政施仁,參贊兩間之化育;制禮作樂,開拓萬世之太平。謹奉表勸進以聞?!?br/>
再一次,駱秉章跪拜于地,雙手捧著奏折,一聲一語的勸進,在他勸進之后,其它諸臣亦紛紛跪下同時勸進。對于這些大臣來說,勸進是沒有任何風險的,而且這也是大事所趨,更是天下之勢。
而在眾臣中的郭嵩燾同樣跟著勸進,實際上,昨天晚上他去拜見了駱秉章,用極為隱晦的言道將漢王的想法告訴了他,而郭嵩燾之所以選擇駱秉章,是因為他是廣東人,現(xiàn)在兩廣官員于朝中是弱勢,半數(shù)官吏出于湖廣,三成出于兩江,這個勸進之功,只能由廣東人擔負。
盡管對此早有準備,但是朱宜鋒仍然沒有接受,面對眾臣的勸進,他則謙虛地說道。
“我功德淺薄,還不足以擔當皇帝的大任。若是為帝,必為萬民謀福,現(xiàn)在本王雖有寸功,然后,卻差距甚遠。故本王現(xiàn)在不能為帝。“
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非常懂得這個時代中國規(guī)則的他很清楚,必須要讓眾臣反復勸進,所以一定要親耳再次聽到群臣的勸進。而駱秉章等人心里同樣也很明白,于是他便再次叩頭說:
“現(xiàn)天生圣者而為民,如果若殿下不登大位,何人統(tǒng)領億兆漢民匡正中華,救以天下蒼生?觀今日之天下,除漢王者,誰人能救以生民,能安以天下,如果漢王殿下還不答應的話,臣等必以死相請?!?br/>
駱秉章的態(tài)度非常堅決,心知之錯過勸進之機的的張亮基等人立即跟著勸進道。
“若殿下不正大位,何以慰天下臣民之望。……今殿下復中華,救生民,功塞宇宙,德協(xié)天地,天命所在,誠不可違。臣等敢以死相請?!?br/>
一陣以死相請聲中,朱宜鋒并沒有立即拒絕,而是卻選擇了離開,而對于熟知中國典儀的眾人來說,他們知道,一切已經(jīng)水道渠成,第二天,身為左右參軍的駱秉章、張亮基再次帶領百官向朱宜鋒勸進,與上一次在文華殿不同,這一次他們是在“承天殿“前跪?qū)m,他們這么一跪,立即有女官上傳,在朱宜鋒到達殿前時,只聽到駱秉章再次上奏道。
“殿下謙讓之德,方今四方已知,神明亦為之感動,但陛下須為了天下之百姓答應臣等之請求?!?br/>
對于已經(jīng)完成了這一套“典儀“的朱宜鋒來說,已經(jīng)不需要再演……不,是再拒絕了……
如人意料之中那般,在沒有拒絕了他人“勸時”,并且特意對這些官員們作了最后交代,叮囑他們這件事,事關重大,一定要隆重其事,不能草率。請他們斟酌商定各項禮儀。當天下午,又就國號、年號又與張亮基、駱秉章等員作了長談。
等到再一次返回內(nèi)府的時候,天色已沉,回到內(nèi)府之后,既有些激動,又有些患得患失的朱宜鋒在自己的書房之中又一直忙到深夜,才昏昏沉沉地倒在床上睡著了。
這一覺睡的并不算安穩(wěn),實際上睡著睡著的時候,朱宜鋒就不知什么時候,迷迷糊糊的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似乎正置身于一片陌生之地,到底是什么地方,他并不清楚,只是努力的向上走著,可是每一步都顯得極為艱難,而且那路似乎越來越險、越來越陡,像是在爬山,那山路似乎沒有階梯,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的,若是一不小心肯定會滑下去,然后摔到下面的萬丈深淵之中,弄得渾身大汗淋漓,到最后甚至再難向上,盡管一直努力著卻一步未動,急得雙腿亂蹬。
就在萬般焦急之中,朱宜鋒看到上面似乎有一個臺階可供用手攀登,他連忙伸手扣住那臺階,就在用力時,那手卻猛的一滑,整個人便立即摔下了那萬丈深淵……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