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玄德、云長勇氣可嘉,只是兵馬有些少,相對于汜水雄關(guān),與賊子劉成而言,過于單薄。
哪位愿意出兵,同往汜水關(guān),對玄德等人進行接應?”
袁紹出聲詢問,目光落在公孫瓚身上。
“讓我去會會這個小子,到底有幾斤幾兩!”
袁紹的目光落在公孫瓚身上不一會兒,在之前的時候,經(jīng)常不吭聲的公孫瓚,便從自己的案幾后面站起身來,迎著袁紹的目光,出聲這樣說道。
袁紹見此,不由大喜:“賊子劉成頗為善戰(zhàn),尋常人在此,想要克制并不容易!
正需要伯圭這樣經(jīng)常廝殺的悍將,率領(lǐng)精兵前往!
有伯圭出手相助玄德云長,我無憂也!”
這就是袁紹剛剛為什么會這樣痛快的答應劉備請戰(zhàn)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了!
從之前公孫瓚因為王匡呵斥劉備之弟關(guān)云長,而出身與王匡硬剛的事情上,袁紹就已經(jīng)是看出來公孫瓚與劉備的交情不淺。
他本來就是想要調(diào)動公孫瓚的兵馬,讓公孫瓚在汜水關(guān)這里,牽制劉成。
只是公孫瓚這人一向不太怎么聽他的號令,這事情又有些出力不討好,他擔心公孫瓚會不愿意接下這個活計。
此時,被他抓住機會,先用關(guān)云長引出劉備,再用劉備去撬動公孫瓚,這樣的一番事情下來之后,原本令人頗覺頭疼的公孫瓚,就這樣被成功的安排了下來,按照自己的意愿,前往汜水關(guān),牽制賊子劉成。
這種經(jīng)過一番的努力,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,讓別人、尤其是難纏的人,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感覺,很是美妙。
袁紹當即應下公孫瓚的請戰(zhàn)。
為了讓公孫瓚沒有反悔的余地,將這個事情徹底的釘死,袁紹從桌案邊上,拿起一壺酒,和酒杯,親自為公孫瓚斟酒。
袁紹在待人接物上面,只要想,就能夠做到滴水不漏。
給公孫瓚斟酒并說了一些合適的話之后,也沒有忘記劉備,以及站在劉備身邊的關(guān)羽張飛。
他來到劉備等人身邊,依次跟三人倒酒,一樣說上一些嘉勉的話。
一番的操作下來,大帳之中的氣氛,變得很是不錯。
而后,袁紹再一次的安排人馬,調(diào)兵遣將。
這一次安排的人,是前往洛陽進行偷襲,準備一錘定音做大事的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