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必行,行必果。
蘇殊自然答應了伯邑考,要伺機救姬昌,這些日子,就開始旁敲側聽的打聽殷商和西岐的恩怨,猜測父王為何要如此做。
三天的時間,她打聽到了。
從八十年前,大商的第二十八任君王文丁就開始了忌憚西岐的季歷,季歷“伐西落鬼戎,俘十二翟王”。又被任命為“牧師”,取得對西方諸侯的號令與征伐之權。
周族邦日漸坐大,引起當時商王的戒懼,結果季歷被文丁囚殺。
本以為西岐會就此衰落,卻沒想到,沒了一個季歷后,還有一個姬昌,提倡節(jié)儉,重視農耕。
西岐不僅沒有衰敗,反而更加強大。
后新王登基,為安撫西岐部落,采取聯姻政策,將幼妹太姒嫁與西伯侯姬昌聯姻。
所以說,西伯侯被囚的根本原因是功高蓋主。那么就簡單了。
當天晚上,她連夜寫出了主父偃的《推恩令》,傳說中的千古陽謀。若按照姬昌那么多兒子分配下去,怕不需幾代,就要像劉皇叔,那樣去賣草鞋為生了。
如若計劃真的順利實行,那么原本的軌跡會不會被改變?大商是不是不用亡了。她的同門是不是就不用上榜了?
蘇殊心中暗想。
但轉念一想到“元始太上準提接引”這幾位圣人級別的大佬,如果他們親自下場,推恩令根本不夠看。
甚至西岐百子可能眾志成城。若商亡的結局不能改變,那么……只能棄車保帥。
第二天,她就將這份詳盡的計劃,帶進宮中,和父王商議了一番。確認了對方真沒有多恨姬昌,只是對西岐忌憚后,這下才算放了心。認為事情的確有回轉余地。
帝辛看著手中的這份計劃書,又看向站在他面前的女兒,有些難以置信。記得上次她來還是求他放過伯邑考。
如今就是針對西岐的《推恩令》了。
要知道姬昌多子多福,是出了名的。
原本他還擔心姬昌用那些兒子聯姻其他諸侯,進一步擴張勢力,現在看來子嗣多,居然也會成為弱點。
但……只搞姬昌一人,太有針對性,要是都搞,朝中那幫孩子多的大臣怕是不高興。萬一逼急了,適得其反就不好了。
畢竟聞太師還在北海。
“容孤在想想?!?br/>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