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說是新鋪開張,但石榴也沒打算整啥排場,就是個小鋪子生意罷了,酒香不怕巷子深,生意好怎么都能好。
一早起來,李繼祖和李榮榆兩個就合力將招牌在在屋檐下掛好,李氏特產(chǎn)店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開張了。
但關(guān)閉多日的鋪子這幾日忽然有了動靜,附近鋪子里的人早已私下觀望了幾天,只是礙于不熟,不好多問。
現(xiàn)終于瞧到掛匾,便都圍攏來打探。
俗話說“同行是冤家”,洛水城這靈水街上的鋪子差不多都是家鋪一體的小鋪,鋪子一家人的生計也都是大碗茶、烙餅子、饅頭、面條這類的吃食生意,因著離市集近,早市午市晚市都是要熱鬧一場的,生意還都過得去,其他的則也是糧店雜貨鋪布店這樣的日常生計掛得上的生意。
現(xiàn)眼見又要再開一個鋪子,街坊鄰居自是要多多關(guān)心這個新開的鋪子是否和自家生意有妨礙,萬一搶了自家生意呢。
所以,不少人瞧清這招牌之后,不覺都舒了口氣。
但轉(zhuǎn)即也是好奇,特產(chǎn)店?這是賣什么東西的?街面上可是頭一次見這種鋪子。
沒了擔心,添了好奇,不少人都往鋪子里頭來。
悄無聲息連個鞭炮都沒放開張的鋪子不消片刻就有了客進門,人還不少,涌進鋪子里來瞬間將鋪子給擠滿了,外頭經(jīng)過的人瞧這陣仗,本著湊熱鬧的心理,都探頭往里頭看或是抬腳往里頭來。
剛掛好招牌轉(zhuǎn)身進來還沒喘口氣呢,李繼祖和李榮榆就趕緊招呼起了客人來。
作為往后這鋪子的掌柜和伙計,自然是要挑大梁的,石榴他們就在旁幫和著,看忙不過來就幫著打打下手。
做生意的就算不咋會寫也基本都識字,他們一進店就瞧見了正中貼著的價目表,有人不自禁念出來。
大家伙都跟著奇了。
“豬肉松?豬肉干?咸蛋黃?這都是些啥?都從未聽說過呢!”
“一斤豬肉松就要兩百文?我沒看錯吧?豬肉不是才十五文一斤?這賣的真是豬肉?還有這肉干,三百一斤?都能買多少肉了?!?br/>
“還有,你們看這什么咸蛋黃三文錢一顆,雞蛋也才一文錢一個啊。”
“.”
眾人也不等李繼祖他們招呼,自顧自就對著價目表評頭論足起來。
后頭惦著腳看的人突然咦了一聲,“興隆齋賣的那肉松咸蛋黃一口酥,是不是就是這個肉松和咸蛋黃?”
李繼祖可算是找到機會插進嘴了,忙將話頭接過來,“沒錯!就是這個肉松和咸蛋黃!興隆齋的東家便是同我們東家買的,還有吉祥客棧的劉東家,那也是同我們東家簽了文書買了的!諸位且瞧,這便是本店售賣的肉松.”
說著話的就給眾人介紹起貨架上擺著展示的東西來——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