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門大爺說的老太太一家的情況,讓旁邊的俞玲玲更加的覺得愧疚起來,見狀張嵐忙和大爺打聽了一下老太太所住的地方。
住的地方看門大爺還真有些不了解,原來的地方他倒是知道,但隨著老太太生病,三個孫子后來上學(xué),他們一家人已經(jīng)搬到郊區(qū)去住了,環(huán)內(nèi)的房子用來出租補(bǔ)貼一下家用。
不過老太太在這附近的一個學(xué)校門口支了一個攤子,平日里接送孩子的同時,再掙一些錢。
根據(jù)大爺口中說的地址,張嵐領(lǐng)著俞玲玲兩個人找到了老太太的攤位。
一看到老太太,俞玲玲就急忙上前和人道歉。本來張嵐還有些奇怪,這老太太擺攤做生意,旁邊還有二維碼掃碼的紙片,怎么還要俞玲玲幫她掃碼買東西。
俞玲玲拿出手機(jī)掃碼給老太太錢,老太太連忙攔住了她,說她知道俞玲玲當(dāng)初買的奶茶就是那個價錢,不用再給她錢了。
在老太太的阻攔之下,俞玲玲依舊掃碼付了錢,對方拿出錢要給俞玲玲,俞玲玲連忙拉著張嵐轉(zhuǎn)身就跑。
臨走的時候,張嵐心中一動,給老太太施展了一個‘普度眾生’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,既然遇到了特別苦的,那就幫一下吧。
在這個社會中,做父母的對兒子的幫扶能超出自己承受范圍。為了子女嘔心瀝血,全力以赴,是很常見的特點(diǎn)。
但是張嵐覺得吧,有的時候子女成年了,作為父母盡了自己的力量后,該得體的退出就該得體的退出,讓他們自己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,壓力和挫折。
父母吃盡了苦頭,把甜留給子女,她們就學(xué)不會擔(dān)當(dāng),沒有責(zé)任,得不到成長。
父母最悲哀的事,莫過于替孩子扛住了一切,卻讓孩子無力面對世界。
這世上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,惟獨(dú)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分離為目的。你舍不得讓孩子吃苦,將來他就要受苦,他身邊的人也會跟著受苦。
在人生這條道路上,我們終要學(xué)著灑脫放手,孩子也要學(xué)著獨(dú)立生活。
幫扶是沒問題,但是差不多就行了。有能力給子女買車買房是應(yīng)該的事,但是沒有那個能力,該過好自己的生活就過好自己的生活。
之前的時候,張嵐就遇到過兩夫妻來找他看病,兩個人女方是多年的教師,一個月五六千塊錢。
男方是在一個國企上班,單純的工資收入都有六千多,還不帶平日里其他的收入。
兩口子加上平日的兼職,一個月下來能有個兩萬多的收入,在京都這里貸款買了房,算是安頓了下來。
但是兼職的收入是怎么掙得呢,張嵐聽女方的描述,她每天下班,要去相鄰的小區(qū),去給一對老夫妻做兩頓飯,他們家條件好,兒子經(jīng)商,定居國外,女兒在另外-一個區(qū)生活。
不論是國外兒子家,還是國內(nèi)女兒家,老兩口都不愿意去,無奈,子女就雇她給兩個老人,每天做午,晚兩頓飯。
女方下了班,就要往家趕,老人一周的菜譜,她都是爭取了他們的同意,提前制定好的,好在小區(qū)門口有個超市,買菜很方便。
中午,她丈夫吃單位食堂,她給老人做好飯菜,就回家下個面條,對付一口,也就到了下午上班時間了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(jìn)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