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鎖龍井就不得不提姚廣孝,小時候祖父對我說起過,這姚廣孝本是個和尚,但同時精通佛道儒以及百家兵法,明朝初年一直跟隨在燕王朱棣的身邊,后來靖難之役朱棣稱帝為王,也全因他的策略,有‘黑衣宰相’之稱。
可眼下白龍告訴我的這些事,我并不知道,白龍說“這位明朝時高深莫測的奇人姚廣孝,實際上也是天誅府成立初期的核心人物,在天誅府內(nèi)部的名冊卷宗中,清晰記錄著此人的名字?!?br/>
初聞此話我心中一驚,呼道“黑衣宰相竟然也是天誅府的人?”
白龍點點頭道“按我們內(nèi)部的記載,是這樣的沒錯,那還是天誅府成立之初的事情。當(dāng)年天誅府應(yīng)明太祖朱元璋的旨意,為平世道而建,與錦衣衛(wèi)并駕齊驅(qū),這位姚廣孝正是天誅府成立的主要起人,甚至輩分還在天誅府兩位府主花小云、葉凌秋之上,但根據(jù)府內(nèi)史料記載,后來不知是何原因,姚廣孝竟與天誅府一拍兩散,并從此后消聲滅跡了幾年,后來才被人得知,是在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麾下做了幕賓,也正因有他,才導(dǎo)致了后來的靖難之役……”
提及這悠悠長河中的一段恨事,白龍不禁一聲長嘆,又道“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后,由長子長孫朱允炆繼位登基,天誅府受太祖死時遺命護駕左右不得怠慢,誰料不過寥寥幾年,燕王朱棣便在北京挑起戰(zhàn)端引兵來犯,最終奪得大權(quán),大明朝改天換地,天誅府也在這場浩然事變中損失慘重,無數(shù)不愿屈服燕王朱棣的奇人異事被誅,殘余人馬退守漠北不出才僥幸偷生……”
聽到這里我問“這么說來,這姚廣孝豈不是天誅府的叛徒?”
“千秋功過任評說,誰知道呢?”
白龍笑了笑,又道“說起來,傳說中這位姚廣孝乃是明初驅(qū)魔界中少有的高人異士,身兼佛道儒驅(qū)魔術(shù)法之長,但因自身出自佛門,所以從不殺生,常懷仁義之心,因此每遇妖邪作亂便會以法器法陣封之,以便慢慢稀釋妖邪身上的陰怨之氣改邪向善,因此傳說其一生之中從未損一生靈,卻封妖無數(shù),這古井中的黃祖之子,便也是他的杰作……”
聽白龍說完,我又問道“可這井里封著的到底是個什么東西?黃祖的子嗣,該不會也是只黃狼子吧?”
我說完話沒等白龍回答,媼就先在一旁開了口,說道“不,井里這東西跟黃狼子可是兩回事,之前你們沒下來時它從井里沖出來過一次,雖然身上蒙著一層水花看不清楚,但大致也能看出它個模糊的模樣來,那東西長得那叫一個丑,似乎是大腦袋小身子,眼大無神頭上還生著一只怪叫,一從井里竄出來就開始嘿嘿地怪笑,可惜沒多久就讓老四拿棍子又給打了回去,而且那笑聲極其奇怪,就像是……羊叫……”
“羊叫?你說那東西的叫聲如羊?”
白龍聽罷眉頭一皺,沉思片刻答道“雖然穆老先生并未提及那是何物,但聽你這么一說,我倒是心里有些眉目,不知是否能對應(yīng)上……”
“你怕是跟我想的一樣,”媼掃了白龍一眼,答道“那東西聲如羊叫,叫聲如‘年’字音,再加外貌,類似的東西不知何年何月之前我倒也曾見過……”
媼話說到這兒,忽與白龍相視一眼,兩個字幾乎從兩人口中同時出口——
“貔貅。”
“貔貅?手鏈上那個貔貅?”
聽到這話我心中一震,再看媼和白龍,已都默默點了點頭。
貔貅,這個名字其實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,倒不是親眼見過,而是此物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在手串、玉器配件以及茶寵上,傳說貔貅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獸,有嘴而沒后門,有能吞萬物而不排泄,因此有了‘只進不出’這一典故,傳說能夠聚財,就成了招財進寶、吸納四方的招財獸,形象經(jīng)常會被雕刻在各種配飾擺件上。
這時就聽白龍說道“根據(jù)我們天誅府內(nèi)的古籍記載,相傳此物自古就害人不淺,自上古年間開始為禍四方,而后于中古時期逐漸絕跡,但在明朝初期時曾有一只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貔貅禍害一方百姓,直接吞掉了一整個村子,之后由姚廣孝……難道……”
話說一半,白龍忽然一愣,緊接著又慌張說道“難道這井里鎮(zhèn)著的東西,就是當(dāng)初天誅府文案記載中的那只貔貅?我記得沒錯的話,天誅府內(nèi)宗卷中確實明確記載著這一段故事,當(dāng)時天誅府才建立不久,還未以‘黑衣宰相’聞名于世的姚廣孝為天誅府中一大元老,因貔貅作亂而帶隊前往京東南深山二百里外一村莊中捉其歸案,最終三十六人的隊伍卻僅剩姚廣孝一人平安歸來……”
話說到這兒,白龍不禁又朝那八角古井望了一眼,意味深長地道“原來傳聞中那只被姚廣孝所鎮(zhèn)之貔貅,竟就被關(guān)在這井中……”
白龍話說到這兒我有些奇怪,就問“白龍,可你們口中的貔貅乃是上古年間的兇獸異獸,可這井里關(guān)著的分明是黃祖飛廉之子,是黃祖在太平時候所生的半妖,怎會是貔貅呢?”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