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海邊設(shè)置捕魚點,是一個獲得食物的重要途徑。
與狩獵點不同,海島的海洋資源十分豐富,各種魚蝦蟹貝,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極易捕捉。
下一秒,林楓接著說:“魚簍是一種原始的捕撈工具,制作簡單,但效果卻很好,用竹子就可以編織?!?br/>
“在來歐羅迪亞之前,我跟太平洋群島的原住民請教過魚簍的編制方法,先去吃點東西,等下,我就把這種原始技術(shù),傳授給你們!”
早飯一如既往,還是椰汁和烤椰肉。
吃完后,林楓將之前編織竹簍時,剩下的竹篾全都拿了出來。
一共有二十幾根。
“這些竹篾,可以用來圍籠。此外,我還需要一根整竹,作魚簍的主體?!?br/>
“根據(jù)魚簍的大小,竹子的長度可以自由選擇,一般來講,1米左右就差不多了,大小魚通吃。”
說話的工夫,林楓已經(jīng)用石刀將竹子取好,正好1米長。
隨后,他將竹筒立起,從中間劈開,但沒有一刀到底,而是在尾端留了一小段。
“第一步,先將竹子一分為二,不要完全劈開,要余下一截,至于為什么,請睜大雙眼,接著往下看?!?br/>
緊接著,林楓再將竹筒,等分為四。
如此反復(fù),直到分成無數(shù)的細(xì)竹篾為止。
從始至終,竹筒的尾端,都沒有完全劈開。
經(jīng)過他的改造,整個竹筒,就像是開了花一樣。
林楓將其放在鏡頭前展示,簡單地介紹了一下:“看到了嗎?這就是魚簍的主體,在圍籠的時候,要在尾端預(yù)留出一部分,從三分之一處開始,依次向上編織,直到頂端?!?br/>
“這時,尾端未劈開的部位,就會起到一個收縮的作用,魚蝦游入魚簍之后,最終會全部聚集到這里?!?br/>
“ok,開始圍籠?!?br/>
選好了位置,林楓拿起竹篾,開始在竹筒上編織起來。
方法跟編織竹簍時一樣,挑一壓一。
很快,第一根竹篾便編織完了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(jìn)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