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燕。
軒轅徹日夜兼程,抵達大燕都城時,正值城門宿衛(wèi)換防。
“軒轅公子可是同陛下的御駕一同回來的?”
“不,陛下還在北燕?!避庌@徹從馬上躍下,戍衛(wèi)替他牽過韁繩,“立刻通知六部尚書,入宮覲見?!?br/>
聽了軒轅徹這話,領(lǐng)頭侍衛(wèi)連忙走過來,神色張皇,問道“可是出了何事?”
“吩咐下去便是,不要多問?!?br/>
侍衛(wèi)知自己失言,忙噤聲,只點頭稱是。
軒轅徹一路披星戴月,身上早已乏累不止,可一想到淺淺身處北燕險境,在趕往大燕的路上,落影截得信報,南燕已厲兵秣馬,往北燕而去。
北燕朝內(nèi)被神音教攪得烏煙瘴氣,對外又有南燕國虎視眈眈,淺淺和小六的處境,可謂是內(nèi)憂外患兼具??!
一想到此,軒轅徹便心急如焚,哪里顧得上休息。
六部尚書早在幾日前便接到陛下的書信,對北燕發(fā)生的種種皆有所聞,如今宮內(nèi)傳出召旨,自是一刻也不敢耽擱,紛紛輦來于朝,只見大殿上站著那位前北燕王軒轅徹,君王氣度令人不禁心生敬畏。
“左尚書,大燕兵士可立即動身者有多少?”
左臨衛(wèi),大燕兵部尚書,曾任職大燕廷尉,早在云殊女王在位時,這位官員便已在朝供職,多年來,掌管訓練大燕軍隊,如今雖已到了知天命之年,然風貌矍鑠,便是要上陣殺敵,也不在話下。
“大燕兵部總領(lǐng)五十萬軍隊,六萬為宿庭衛(wèi),主守王宮內(nèi)廷,余下四十四萬,大戟士總數(shù)三萬,由陛下親掌,若要起戰(zhàn)事,眼下這四十一萬皆可用上?!弊笈R衛(wèi)統(tǒng)領(lǐng)大燕兵馬多年,這些數(shù)字,軍隊分布等,早已爛熟于心。
左臨衛(wèi)說完,刑部侍郎黎清傅施禮而問“軒轅公子,如今陛下尚在北燕,南燕王趁此來犯,此腹背受敵之境況,還望公子早做決斷!”
刑部尚書因上了年紀,又添了病癥,已纏綿病榻多日,故而如今刑部主事者,皆交由黎清傅主理。
黎清傅膝下有一子,名做黎元新,已到仕途之年,自小受父親言傳身教,年紀雖輕,行事做派卻像足了他的父親,為人剛正不阿,難得的是,這個黎元新,對治理國家有自己一番見解,軒轅徹曾經(jīng)偶得契機同其談?wù)撨^,兒子的治國之道,絲毫不遜色父親。
“黎相所言正得我意?!避庌@徹的聲音緩和流出,卻聽得幾位朝臣神色驚懼,“北燕朝堂,自那威虎將軍起,一并往下,皆為黑漆皮燈之輩,不以國事為重,反倒一味指鹿為馬,不明是非,如今北燕朝綱動蕩,陛下特命我快馬速回,率大燕軍隊前去支援?!?br/>
他說到此,負手回身,看著幾位重臣,又問“諸位大卿,可有何主意?”
“公子,北燕乃我大燕附屬國,若出戰(zhàn)亂,大燕自然不能袖手旁觀,可如今南燕大軍亦朝北燕國開拔,此舉頗有深意,南燕王心里盤算著什么,是想借此侵吞北燕,還是想挾陛下而令大燕,我們皆不知曉,若貿(mào)然將兵隊搬臨北燕城,難保其他國不會趁此大燕城內(nèi)無軍,舉兵進犯?!?br/>
說這話的是兵部尚書左臨衛(wèi),多年來的沙場征戰(zhàn),讓這位尚書對戰(zhàn)事極其敏銳。11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